作者:今纶
6月12日,全系蔚来宣布调整全系新车的大降价格及首任车主用车权益 。大家都知道蔚来是价曾经在以降价保市场,蔚来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最惨境地 。
车价方面,男人全系车型起售价减30000元。又扛新购车用户首任车主用车权益也有调整 。不住
蔚来也曾光芒万丈,全系蔚来董事长、大降CEO李斌也曾因与合肥的价曾经合作而名扬市场 。
但是最惨 ,时移势易 ,男人如今的又扛蔚来已经在新能源车企的行列里掉队,以至于李斌都开玩笑说:“如果继续保持‘蔚一万’(蔚来月交付量万辆左右) ,不住我和总裁秦力洪就要去找新工作了” 。全系
残酷搏杀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晋级到第二阶段 ,头部企业确认,第二梯队气喘吁吁,至于尾部的小企业们正在逐渐消失……
此前多位蔚来高管均公开表示,不会以降价的形式来换取市场。
但是形势比人强 ,蔚来终究没顶住。
近两月 ,蔚来月交付量分别为6658辆和6155辆 ,出现较大的滑坡。
这个数据是没法给股东交代的,也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
你要知道,今年1月 ,蔚来还曾通过媒体高调宣布 :2022年12月 ,蔚来交付新车15815台 ,创月度交付新高,同比增长50.8%。
市场变化太快 ,今年第一季度,蔚来总交付量为3.1万辆,同期其总营收为106.765亿元 ,同比增长7.7%,环比下滑33.5%;净亏损47.395 亿元,同比增长165.9%。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李斌甚至开玩笑说准备要去找新工作了 。现在,李斌为了不去找新工作,终于出手了。
本次价格调整之后 ,蔚来品牌整车售价首次进入30万元门槛,其入门级产品ET5的指导售价为29.8万元;如选择电池租赁方案 ,售价则进一步下调至22.8万元,和特斯拉Model 3 、飞凡F7等同类型产品价格接近。
即使降价 ,蔚来依然危机四伏,ET5、ES7等新车型终端表现不及预期。
蔚来没有特别突出的标签,这也让它很难从一片红海中杀出来 。
当我们谈到蔚来的动力性能优秀 、空间大、车内配置、补能网络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特点都是没有护城河的,稍微有点实力的车企都在这些方面发力 。
而且有些头部车企的产品型号繁多,几乎每一个大家能想到的突出优点都有相应车型覆盖,这让蔚来们越来越感到吃力 。
更可怕的是 ,新能源车的“头部效应”已经形成,比亚迪 、广汽埃安 、特斯拉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 。
根据乘联会披露的零售数据统计 ,2023年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52.47万辆,比亚迪第一,广汽埃安销量为41012辆 、特斯拉中国为39956辆 。
比亚迪、特斯拉中国 、广汽埃安的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0% 。增速方面,理想汽车 、广汽埃安的同比增速达110%以上,在TOP10汽车厂商中相对靠前。
注意 ,大家现在讨论的是“BAT”(比亚迪 、广汽埃安、特斯拉) ,而不是“蔚小理”。
这貌似只是一个讨论焦点的变化,实际上是一个新能源车竞争2.0时代的到来。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 ,讨论的焦点其实是现实的映射,事情已经发生了 ,这对于一些曾经的车之骄子是一种悲哀 ,更是一种寂寞 。
而且比亚迪、广汽埃安、特斯拉背后站的分别是深圳 、广州、上海三座城市 ,比亚迪代表了民企,广汽埃安更多借助了国企的力量 ,特斯拉更是高举高打的外企。
深圳对于比亚迪向来慷慨 。从2021年10月到2022年8月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比亚迪先后在深汕竞得3块新能源产业用地,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按照2022年1月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与比亚迪签订的合作协议,比亚迪追加投资200亿元 ,用于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 ,规划建设6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 。
两期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深圳的目标是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
广汽埃安是广汽集团(国企)控股子公司。
2022年10月20日,广汽埃安在广州产交所公开挂牌 ,实施增资扩股,完成A轮融资引战,共引入53名战略投资者 ,融资总额182.94亿元 ,释放17.72% 股份 。这是当时新能源整车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投后估值1032.39亿元,是国内未上市新能源车企最高估值且超千亿的企业。
在2022年 ,广汽埃安的成绩单是:新能源乘用车厂商零售销量第五名 。今年的四月和五月,广汽埃安的零售销量都是第二名 ,仅次于比亚迪 ,超过特斯拉 。
至于特斯拉(中国)就更不用说了,世界级企业 ,还有个网红创始人,就上海超级工厂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来看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3月 ,特斯拉中国出口销量共计9.19万辆,以此计算,特斯拉中国第一季度在国内的销量为13.74万辆,在全球销量中占比超三成。
城市很给力 ,企业自己的市场化竞争也很给力 ,这就是中国新能源车企的“BAT”,三家车企的发展可谓气势如虹。
相比之下 ,蔚来的总部只是在经济总量不太高的合肥 ,得到的助力和资源相对匮乏,但合肥已经尽力了 ,市场还是要靠蔚来自己去拼杀。
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淮蔚来工厂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官网
我有时候会想,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新能源车市场,雷军和董明珠还跟吗 ?我看真的算了 ,保守一点,谨慎一点至少还能保住现在的财富 。
雷军进军这个市场,我真的一点胜算都没看到。因为在新能源车企的竞技场上 ,很多技术、资源都是公开的,这也导致没有特色的中低端车型的博弈特别惨烈。
你说特斯拉在干什么?它在不断提高技术含量 ,同时不断降低成本,然后去降价,直接灭杀竞争对手 。
别的不说,就这么一条“鲶鱼” ,就把企图走极致性价比路线的车企全部挤到墙角了,因为马斯克走的就是这条路,基本上就是“走自己的路,让竞争对手无路可走”。
雷布斯的路已经被马斯克踏烂了,怎么跟 ?
至于董明珠,先不说此前收购的新能源车公司一堆烂事烂账,她做手机、芯片时的豪言壮语还是很震撼的,可是,有些事儿真的不是靠砸钱就能做成的 。
对于格力的现状来说 ,先不要说投资,我认为管住手,保住财,恐怕是第一要务。
就行业来看,如果蔚来这次的变相降价还是没有对销量产生大的刺激,蔚来的前景不容乐观,一批排名相对靠后的新能源车企也要早早做些准备。
6月12日,蔚来CEO李斌在当天的车主沟通会上回应说 ,公司前几个月确实有点挑战,但现在慢慢在向上走,我们当然也希望蔚来走出困境,毕竟创业不易。
回顾历史,2018年中国新能源车企数量超过了487家 。2023年,中国能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下40多家。
5年的时间,超过400家新能源车企消失。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说过 ,5年之后可能只有25家,10年之后可能只有10家之内 。
哪些新能源车企会熬到最后 ?等时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