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新能源为何“输人又输阵”?

时间:2023-09-26 08:31:04 来源:《深夜18看e黄禁用免费》-免费在线看
降价依然拯救不了丰田的丰田新能源 ,问题出在了哪 ?

在武汉降价狂潮中占得一席之地的何输丰田bZ4x近日又在默默降价 。

从汽车之家论坛中的人又车主提车手记可以看到 ,一汽丰田的输阵bZ4x降价幅度再次加大,四驱高配版的丰田bZ4x普遍优惠力度都在8万元以上 ,更有沧州车主以优惠9.78万元的何输价格入手了该车。

今年3月,人又雪铁龙开启的输阵降价潮瞬间席卷全国 ,“21万的丰田C6都是缺点,12万的何输C6都是优点”靠着大幅的优惠雪铁龙C6,3月的人又销量实现了坐火箭式的增长 ,实现了1000%的输阵增长,但同样降价的丰田丰田新能源车型却没有这样好的表现了。

早在2月初,何输丰田的人又bZ4x就开启了大幅降价潮,经销商直降6万的优惠确实吸引了不少人,但是在车市经历了3月份的降价潮之后,bZ4x的销量却一直在走下坡路 ,12万的bZ4x并没有出现“真香”定律 。

同时丰田的第二款新能源车型bZ3上市后同样销量远低于其燃油车的水平,并且终端已经在开始放出更大的优惠力度。

降维打击的bZ4x

作为第一款纯电的中型SUV ,丰田给bZ4x的官方指导价是19.98万元起,在外界看来这样的定价并不讨喜。

而过高的定价很快就遭到了现实的毒打,上市3个月销量一直都在1000辆以内,甚至到今年2月份的销量只有300辆左右,和燃油车的销量相去甚远。

在这样的背景下 ,饱受库存压力的经销商不得不开始“以价换量” ,直降6万的优惠力度瞬间传遍全网 。

值得注意的是 ,价格来到14万的bZ4x却依然难见销量有过多的起色。

从一个消费者的视角 ,如果抛开品牌来看 ,我们将bZ4x和同期销量最好的比亚迪元PLUS和ID.4 CROZZ做了横向对比。

从车身尺寸来说bZ4x是最大的 ,除了宽度略小于比亚迪元PLUS以外无论是车身长度亦或是轴距都远超这两台车型。

但是在动力方面bZ4x的表现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最大功率150kw和比亚迪元相同并且大于ID.4 CROZZ的125kw,但是在最大扭矩上仅有266N·m却比ID.4 CROZZ的310N·m更小 ,功率大但是扭矩却更小,丰田的设计一时让人难以看透 。

在续航上bZ4x的表现更是垫底,bZ4x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只有400公里,比质量更轻的比亚迪元和大众ID.4 CROZZ更少,同时在电池能量密度上也远低于同样采用宁德时代电芯的大众ID.4。

并且在续航里程上 ,bZ4x的体验更是让人怀疑这真的是丰田造的车吗?丰田在传统的油车印象中一直是可靠并且经济性好的品牌,但是到了电车丰田的优点就都消失不见了 ,不仅有多数车主反映续航里程缩水严重,并且续航的问题在海外也同样被媒体曝出 。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丰田将精打细算体现到了极致 ,采用的Mobileye的整体黑盒方案,良心的全系标配 ,但是在感知原件上丰田精神再次体现出来,低配的车型只有一个前向毫米波雷达 ,中配则可以选装 。

反观大众ID.4则是全系标配了8个超声波雷达和1个毫米波雷达  ,作为同样指导价19万的车型大众给的配置更多。

至于车机系统bZ4x依然沿用了丰田一脉相承的操作界面 ,好似功能机的水平,虽然可以联网但能实现的功能寥寥无几 ,并且低配车型采用的依然是8英寸的显示屏 ,甚至比许多国产车型的仪表盘尺寸还小。

当然如果你愿意加钱升级配置  ,则可以体验12.3英寸的大屏幕 ,当然这个尺寸在比亚迪元PLUS和ID.4 CROZZ上都是标配。

通过对比丰田首款电动车在多个维度都不如同为合资品牌的大众ID.4 ,至于和销冠的比亚迪来说差距就更大了 。

或许纯电车型对于丰田来说还是有待提升 ,毕竟连新社长佐藤恒志都承认丰田在纯电车的开发失败了,更加夸张的是,曾经在被誉为“只有丰田和其他之分”的混动领域却也在不觉间落得下风。

买不起的双擎

如果说丰田新能源的定价纠结于成本和盈利,那么丰田关于双擎产品的定价策略就完全是一种自负的表现 。隔壁雅阁都在高喊油电同价之时  ,而现有的丰田车型中双擎车型的价格依旧要比燃油车型贵两万元以上 。

作为丰田多年研发的技术,在燃油车时代丰田的双擎混动技术确实能够实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但是随着国内车企相关技术的发展,丰田在燃油经济性上的优势已经被追赶上了 。

就拿丰田汉兰达2.5L双擎两驱版和比亚迪唐DM-i冠军版对比,在车型尺寸接近的情况下,汉兰达WLTC的综合油耗为5.82L而比亚迪唐的油耗仅为1.27L,在更大电池的加持下 ,自主品牌的燃油经济性远优于丰田的双擎技术。

或许会有人说汉兰达的动力更大所以油耗更大 ,长安的UNI-K智电iDD车型在动力水平接近汉兰达双擎的情况下,WLTC的综合油耗仅为1.95L ,可以说在混动的燃油经济性层面国产品牌已经实现了对丰田混动的全面超越。

当然油耗的差异是丰田式混动和带电池的phev之间的巨大差异,但是国内产品已经做到了油电同价,完全把电池成本覆盖掉了 。而丰田却依然还在延续着传统的定价策略,双擎版必须要比燃油车型更贵。

如果说当20年前丰田刚推出双擎混动时,这样的定价策略是自信的表现,但是在目前从燃油经济性和性能上对比,丰田的技术已经没有多少领先  ,却依然延续着过去的定价策略 ,那就只能说明丰田过于自负了。

5月份的销量数据已经说明,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了头部竞争的时代 ,传统燃油车只有加速转型才能保住目前的位置 。

丰田的纯电车型出师不利 ,而所谓的双擎更多的成为只可远观的奢侈品 ,丰田在新能源的转型上已经落后了太多。

对比同为日系品牌的本田和日产,本田直接将插混技术放到雅阁上 ,日产更是打出了奇骏e-POWER18.99万起的售价和燃油车同价 。毫不夸张地说,日系品牌的新能源转型之路在今年将正式迎来分水岭。

-END-

推荐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